是輸也是贏

28 Jun,2016

過去一週家長間熱話「贏在乜乜乜」,姑勿論節目是否有誇大的成分,但父母為了子女入讀心儀學校不惜一切的確是香港現實寫照。父母「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」的心態是無可厚非,而家長間的比較也是無可避免;香港學習資源豐富,「廿一世紀兒童」琴棋書畫樣樣皆精,不只是十項全能更要做到十項全能「金牌選手」,培養出上進、好勝及比較心態,而他們爭取勝利是因為那面獎牌?喜歡受到肯定?還是為了勝利中所帶來的好處?對於孩子在比賽得失上的心理狀態,家長須留意並灌輸看待輸贏的正確態度。

在平日生活中給予肯定

孩子都愛受到讚賞及重視,他們會以「我贏了爸媽便覺得我最好」的心態努力爭取第一名,十分在意別人的目光並希望獲得別人對自己的肯定;家長可於平日練習上多加留意子女表現、給予適當讚賞及鼓勵,畢竟人生是和自己的競賽,不應在意別人的目光,比賽成績也不是成功的唯一準則。

明白友誼第一比賽第二

兒童享受「比賽勝利」所帶來的優越感, 是正常的榮譽心,但家長須注意孩子對勝利的態度,對同伴應該保持謙虛、不驕傲自滿、懂得安慰及鼓勵別人;因為友誼比獎牌更難能可貴,與同伴一起競爭從而一起進步,才是比賽的最終意義。

輸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

孩子的好勝心是一種激勵自己的動力,但除了有贏的積極心態,也要有「輸的勇氣」。 父母平日和孩子玩遊戲時,很多時會刻意讓孩子贏,增加他們成功感及滿足感,卻漸漸養成無法接受失敗的心態;參加比賽本是「有輸有贏」,父母應與孩子公平競爭,讓孩子時常接觸失敗並帶領他們樂觀面對挫折,就愈能在比賽中保持平常心,以從容的人生態度去面對未來的挑戰。

家長自身也要看輕輸贏,最重要是以正面態度看待孩子的比賽,「勝不驕,敗不餒」享受過程而非只求勝利;榮譽心與競爭行為本身是一件好事,只要好好利用為良性推動力, 避免轉化成壓力而影響孩子身心健康。